2018年大暑时间:7月23日05:00:16
大 暑
宋·曾几
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
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
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。
炎蒸乃如许国房网福州,那更惜分阴。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在每年7月22-24日之间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°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"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新生活国际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"其气候特征是:"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"大暑节气正值"三伏天"里的"中伏"前后三生有享网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渡狸卍里,同时,很多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。
大暑三候
一候:腐草为萤
曰丹良,曰丹鸟,曰夜光,曰宵烛,皆萤之别名。离明之极,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。《毛诗》曰:熠耀宵行。另一种也,形如米虫,尾亦有火,不言化者,不复原形,解见前。
二候:土润溽暑
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也很潮湿汾湖人才网。溽[rù],湿也,土之气润,故蒸郁而为湿;暑,俗称龌龊,热是也。
三候:大雨时行
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,这大雨使暑湿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前候湿暑之气蒸郁,今候则大雨时行,以退暑也我姓弗格森。
大暑农事
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
“禾到大暑日夜黄”闽南话翻译,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,适时收获早稻,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,确保丰产丰收,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,争取足够的生长期。
灌溉
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,是需水的高峰期,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-80%为最好马明仁,低于60%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,必须立即灌溉。
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,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马秀芝。农谚说:“大豆开花,沟里摸虾”,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。
抗旱
酷暑盛夏,水分蒸发特别快,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,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戏子无情,真是“小暑雨如银,大暑雨如金”。
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,即将抽雄,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朝天吼漂流,要严防“卡脖旱”的危害。
大暑习俗
送“大暑船”
大暑送“大暑船”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其意义是把“五圣”送出海,送暑保民平安,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,生活安康。
喝暑羊
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汤)的习俗。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。三伏天龚谷成,人体内积热,此时喝羊汤,同时把辣椒油、醋、蒜喝进肚里,必然全身大汗淋漓,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,同时排出体内毒素,极有益健康。
吃凤梨
大暑期间,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,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。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“旺来”相同,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、生意兴隆的象征。
此外,李晞彤我国民间还有在立夏过大暑、吃仙草等习俗。
大暑养生
一、药食同粥补气清暑
大暑气候炎热,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。李时珍认为,“粥与肠胃相得,最为饮食之妙”呼延觉罗修。医学界公认,粥能补益阴液,生发 胃津,健脾胃,补虚损,最宜养人。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、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,可减少对蛋白质、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翩翩姐,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 于汤中,使粥更具营养价值。
在大暑节气,典型的“度暑粥”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、西瓜翠衣粥、薏米小豆粥,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、健脾养胃的功效。
二、多饮水益消暑
夏季养生,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胭脂vs砒霜。俗话说“人是水浇成的”,这话不无道理。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,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陈公弼传。也可以饮用绿豆水、菊花茶等清暑药茶,出汗较多的饮用糖盐水、茶水等,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,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,避免脱水。
三、消暑切莫动“肝火”
大暑时节高温酷热,人们易动“肝火”,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、食欲不振等问题,也被称为“情绪中暑”。“情绪中暑”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,特别是老年体弱者,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,甚至还会引发猝死。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、着急等极端情绪,尽量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。
四、趁暑化湿解冬病
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,阳气最盛的时节,在养生保健中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,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,如: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腹泻、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。在夏季养生应细心调养,重点防治,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 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。
五、“桑拿天”健身宜散步
大暑时节天气往往闷热、潮湿,人体感觉热,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,很容易中暑。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“桑拿天”,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、少活动最完美控卫,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。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,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。
转载请注明:程丽莎 >> 全部文章 » 新生活国际中华节气丨大暑:养心祛湿不能少,积蓄阳气要趁早-裕兴社区国医堂